第三百八十五章 这么好的典型为什么(1/2)
作品:《烽火浙赣线》阳嘉县委向地委打报告,由于在育秧时节突然受寒chao影响,本地区普遍烂秧,造成农业减产,要求减少余粮征购任务。 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。
银山地委接到报告,知道阳嘉县委说的是实情,但事关重大没法做主。地委非常慎重,派了一些干部到各县调查,发现其它县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,于是向省委打报告要求减轻征购任务,并附上了灾情调查说明。
省委接到银山地委的报告也很为难。如果减少银山地区的任务,势必增加其它地区的任务,而其它地区也在叫苦,减了银山的,其它地区也会以种种理由要求减,找个减免的理由太容易了。那样的话,zhong yang给的任务如何完成?去年没有完成任务已经受到了批评,今年必须完成任务。zhong yang有关部门认为,农民叫喊缺粮食是虚假的,都是农民自发势力的叫喊,是地主富农在闹事。zhong yang部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如果粮食征过头了,万一饿死了人,地方上是有责任的啊。经过研究,省委答复银山地委,征购任务不能减,如果确有灾情,年底前省里酌情统一拨给救济粮。
张廉忠到枣溪乡检查余粮征购工作,在陈小chun陪同下,听取了程元亮的汇报。当程元亮汇报说该村早已超额完成余粮征购任务,张部长大加赞赏。张廉忠负责联系上溪区工作,他在上溪区各乡走了一遍,多数乡村没有完成征购任务,只有少数村勉强完成了任务。听说枣溪村超额完成,特别高兴,他询问程元亮能够把工作做得这么好采取了什么方法。程元亮有板有眼地汇报说,一是广泛开展思想教育,激发翻身农民的爱国热情和对党的感恩情感;二是打击地主富农的破坏活动,抵制农民中的自发势力;三是党员干部带头交售,典型引路。
张部长听了连连夸奖,他感叹道:看来,农民缺粮并不是真的,征购不上来是因为干部懒惰,或者缺少办法,只要干部好好做工作,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并不难。他斥责陈小chun:这么好的典型,你们为什么不总结推广?为什么枣溪这个大村子超额完成了,全乡却没有完成?陈小chun诺诺连声,承认错误。张部长表示回去要向县委汇报,向全县推广枣溪经验。他指示陈小chun,由乡里尽快写一份枣溪村的经验总结,他叫人润色后送临海日报。
张部长又问程元亮:你们党员干部带头做得好,你们是怎么做的?
程元亮得到县领导的夸奖很得意,说:首先是我带头,然后是村干部带头,接着是**员带头,再接着是民兵、共青团员带头。
好,很好!你们都超额了?谁卖得最多?
都超额的,卖得最多的……是吴富贵。
他卖了多少?
……五十担。
啊!五十担?这么多?太好了!真是太好了!我说小chun啊,这么好的典型在你眼皮底下,你怎么就愣没发现呢?你们写总结时把这个也写进去。
张部长离开枣溪乡时,交代陈小chun明天就把总结送县里去,全乡粮食征购任务必须在十天内完成。
余赛君看到阳嘉县送来的新闻稿很高兴。她现在是临海日报编辑部主任,她工作认真负责,所有稿件都要审阅。粮食征购是当前的重要工作,是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,报纸很需要这样的新闻稿,阳嘉送来这么好的稿子,不是雪里送炭吗?更令她高兴的是,这个先进典型是枣溪村的!枣溪是她最早参加革命的地方,她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感情,视作第二故乡。故乡出了这么好的先进典型,她由衷的高兴。她将这条新闻排在头版显要位置,还精心改了个标题:
翻身不忘**受灾先交爱国粮
阳嘉农民吴富贵售粮五千斤
余赛君还破例配写了则短评,她热情洋溢地写道:阳嘉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烽火浙赣线 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五章 这么好的典型为什么,网址:https://www.88gp.org/3/3080/411.html